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要闻 →  正文
“十四五”期间航天科技集团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5年10月22日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推动航天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变革性的重大工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和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将其作为集团公司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引领撬动系统重构和能力重塑。

“十四五”以来,集团公司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航天传统体系深度融合,加速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和创新应用,经营管理数字化能力显著提升,科研生产数字化能力全面增强,数据资源管理和应用水平加快提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整体防护能力持续增强,现代化企业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

穿透连通,数字化管理再上层楼

纵向穿透、横向连通,数字化转型是集团公司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

集团公司坚持“六统一”原则,完成以财金、人力资源、固定资产、供应链、合同等为代表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统一建设,促进业务变革,管理效能大幅提升。财金系统形成“一本账”“一通道”“一个库”,能够“一点关账”“一键出表”,实现全员、全级次、全业务深化应用,大幅提升了集团公司财务管控能力。人力资源系统建成标准规范、全面覆盖全体员工的动态人力资源数据中心,实现人员基础数据的源头唯一性和信息交互性。固定资产系统实现了全级次、全口径、全寿命的资产数据和资产业务上线管理,成为探索固定资产管理支撑能力体系建设落地的先行者。

“十四五”以来,集团公司持续推动科研生产管理信息化,装备计划、宇航信息、质量等管理系统取得了显著成效。装备计划管理系统实现全级次贯通和装备计划管理“一本账”;宇航信息平台实现全周期计划、运载能力差距跟踪、卫星应用等管理;质量管理系统贯通集团、院、厂所三级,实现型号质量问题归零全流程跟踪管理和质量监督全过程管控。

通过构建一体化数字平台,集团公司打破了原有各层级、各系统间的数据壁垒与管理隔阂,推动管理模式扁平化、协同化、精细化,实现“看得清”“反应快”“效率高”。

深入融合,科研生产再创佳绩

集团公司将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入科研生产全链条,大幅提升科研生产效率,已从“画图造样机”向“数字建模、虚拟仿真、智能生产”的新模式迈进。

数字技术赋能研发设计。一院先后发布了“天象”“天际”“天巽”等近10个工业软件,既在火箭设计阶段实现数字化协同研制,又在试验方面逐步实现了由实物试验向仿真与等效试验、仿真试验等多种手段并用扩展。六院通过数字孪生体,对火箭发动机进行全流程数字化仿真,精确模拟燃烧、流动、传热等过程,全面预测发动机的性能表现和潜在风险,不断迭代优化设计方案。八院以长十二火箭为试点型号,构建运载火箭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一体化研制协同环境,持续提升基于模型的协同设计能力以及设计制造一体化能力,设计效率较基于文档的模式提升30%。

数字技术推动智能制造。五院积极构建适应批产的管理模式,建成了年产卫星200颗以上的卫星柔性智造中心。八院对标“黑灯工厂”,建成了具备设计制造一体化、设备互联智能化、仓储物流数字化、生产管控透明化功能的智能工厂。

数字技术重塑发射流程。一院开发了智慧发射场系统,包括通信系统、气象系统等五大系统以及26个分系统,具备指挥监控、数字孪生、数字伴飞、健康管理、综合运维等功能,这些系统相互协作,实现了信息互联互通、融合共享,让发射流程高效智能。

数字技术提升保障能力。五院在“数字空间站”建设中,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对天地通话、机械臂巡检等关键任务进行全流程仿真与监控,实现了海量在轨数据的精准管理与智能分析,为保障任务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体系重塑,产业发展再辟新路

数字化转型并不局限于技术上的升级。集团公司坚持系统观念,努力推动集团公司数字航天建设见真章、见实效,在发展航天新业态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线下体验+线上协同”,这是五院在思考如何发展商业航天时给出的数字化创新方案。五院推出了“商业航天卓越供应平台”,首批上架了超过200种商品,产品和技术服务涵盖载人航天、月球与深空探测、导航定位、对地观测、通信广播、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等六大领域。这些尖端技术被转化为标准化模块,像普通商品一样明码标价向商业市场开放,解决了行业卫星制造采购痛点,引领了商业航天生态发展。

为顺应数字经济发展,中国四维将尖端航天技术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推出了“四维地球”遥感云服务平台。该平台彻底改变了传统遥感数据的使用方式,帮助用户实现按需、准时从云端获取高质量遥感数据并直接开展业务化应用,大大降低了遥感数据的应用门槛,实现了服务数字化变革,是从思维模式、技术架构、业务模式到合作生态进行体系重塑的生动缩影。

如今,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集团公司适应数字经济、寻求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答题”。展望“十五五”,集团公司将以数字化转型重塑发展新动能,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为履行强军首责、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作出新贡献。

任长胜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372291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